当然,匈军也对"猎手"进行了改进,力求完善其打击敌人装甲目标的能力。模仿德军的改造方法,从1943年起,军方为"猎手"配备了成型装药破甲弹来对付重装甲的苏军坦克。这种破甲弹的基本原理是:在弹头内加装一层金属衬套,这层金属可以形成高速的液态超塑性射流。该射流能够击穿炮弹直径7倍或更深的装甲。不过,因为匈牙利破甲弹的口径比"猎手"装备的40毫米炮要大很多,所以使用了所谓的"杆式榴弹"。这种榴弹的基本组成为:有一个直径为16厘米的锤头(战斗部),安装在一根大约80厘米长的柄上,锤头和长柄连接的部位被一个穿孔的圆柱形裙座所包围。当长柄被推入炮管时,裙座与炮口消焰器互相咬合,以固定榴弹。榴弹长柄的尾部平时用纸盖封闭。这种破甲弹威力十足,但最大的缺点是射程较近,这是由较低的初速所造成的。它的有效射程只有100米。每次只能发射一枚和必须从外部重新装弹产生了更多的问题,因为在实战中,几乎没有机会重新进行装弹。
第二批89辆"猎手"的最后几辆生产型于1944年春天被交付给匈牙利陆军。从1942年10月开始,"猎手"自行高射炮相继装备了匈军第2装甲师第52反坦克营,第1装甲团自行机炮排,第6装甲营和第6步兵营的自行防空炮连(各装备了4辆"猎手")。此外,新组建的第51自行机炮营(由第51反坦克营更名而来,该部队曾在顿河战线失去了所有装备)也用这些新车辆进行了补充。部分装甲兵学校也接收了一些"猎手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