考虑到由空中平台如武装直升机等搭载,“硫磺石”的“个头”和“腰围”不大,弹长1.8米,弹径0.178米,弹重约50千克。为能打击静止和移动目标,它采用了高频毫米波雷达导引头。加上弹载计算机的辅助,初期的“硫磺石”后发优势比较明显。
通过编程,它可在指定节点之后再开启索敌模式,以确保飞越友军时不造成误伤。对飞行中捕获的目标雷达图像,它会与弹载计算机内存储的目标图像进行比对,加以确认后再发起攻击。
攻击群目标时,“硫磺石”有多种模式可选,比如攻击纵列目标或阵列目标模式等。在弹载计算机算法加持下,它可按照排序优先打击高价值目标。
可是,这种“高起点”的导弹,在研制、使用方面一直很“憋屈”,关键时刻总有一些磕磕绊绊的事发生。
研制基础型“硫磺石”时,本可如期拿到作战许可。可当时,英国空军想在伊拉克战争之前研制成功“风暴之影”空射巡航导弹,不多的“狂风”试验机只好先“倾斜”给“风暴之影”使用,“硫磺石”的上机测试时间只好往后排。加上该导弹重新设计中段制导系统,又花费了一些时间,其拿到作战许可,已是一年之后。
阿富汗战争中,英军发现“硫磺石”存在短板——不具备“人在回路中”能力。为降低误伤友军概率、减少附带杀伤,他们研制出采用毫米波雷达与半主动激光双模制导的“硫磺石-2”导弹,为实现“人在回路中”奠定了基础。除导引头之外,“硫磺石-2”的装药也发生变化——战斗部炸药和火箭发动机燃料中加入了钝感材料。这种改变,使“硫磺石-2”拥有了更远射程、更好打击效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