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“福建”号电弹试验的猜想

(2/3)

对“福建”号电弹试验的猜想

在蒸弹时代,舰载飞机的起飞重量相差其实也没有那么大。轻型的A-4“天鹰”最大起飞重量11吨,中型的F-18C是23.5吨,重型的F-14A是33.7吨,看着很大的E-2C其实“只有”23.8吨。相差3倍当然不少,但要是与现在从无人机到重型舰载机相比,范围就有限了。X-47B算无人机里最大的,达到20.2吨;看着很大的MQ-9B“死神”只有6吨不到;曾经红极一时的MQ-1“捕食者“只有1吨。据外界估计,攻击-11也不过10吨。另一方面,“中型”的F-35A最大起飞重量29.9吨,舰载的F-35C应该更重一点,但没有官方数据。下一代的FA- XX(现在下马了,但肯定还要回来)估计奔35吨以上甚至40吨去了。

在航行中弹射,只要风浪不大,航行稳定性足够好,甲板起伏对弹射的影响不大,但迎头风的加成有很大影响。学过中学物理就知道,迎头风和弹射力是等效的。在弹射试验中,可以利用电弹的弹射力可调和行程可控的特点,从轻型飞机开始,甚至在停泊状态下进行,一步一步来。轻型无人机从舰上弹射起飞的动静也小,说不定悄悄地就把活干完了。

在操作规程和系统性能得到验证和足够熟悉后,逐步增加弹射重量,直到最后有一天在海上弹射全重量的舰载机。最后还是需要在航行中弹射歼-15T或者同级飞机的,但不必一开始就“直奔主题”。

电拦也是一样,可以从轻型飞机的拦阻索降落开始,逐步增加重量。

不过这与电弹不一样。通过“辽宁”号、“山东”号,中国对于拦阻索的设计、应用已经有相当经验。相信电拦有“非电”的备份状态,哪怕电磁阻力-能量回收部分统统失效,也能有效地把着舰飞机拉住。所以这方面测试的可靠性挑战依然较大,但可行性挑战比电弹小一点,在设计上已经更加渐进了,门槛较低。

“福建”号的电弹和电拦真是这样测试的吗?切,我像是知道内情的人吗?但真相看来不需要等很久了。

举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