士兵面孔:守望“飞鲨”

(9/12)

士兵面孔:守望“飞鲨”

牵引车驾驶室里看不到飞机轮胎的移动,牵引的距离和角度全靠驾驶员的经验。卓如斌一点一点地调整着操作,细密的汗珠沿着鬓角流下。

终于,舰载机稳稳停住。研究人员跑过去测量,舰载机右前轮落在标准线上,左前轮距离标准线10厘米——与实验要求的停放标准分毫不差。

“卓分队长,你心里简直有把尺啊!”在场的战友钦佩不已。

牵引车的高度只有1.4米,一眼望上去像个扁箱子,被大家称为“地爬子”,驾驶员只能以半蜷缩的姿势坐在里面。看似不起眼的牵引车,却担负着在地面上牵引飞机的重要任务。入伍至今,卓如斌在“地爬子”里一坐就是17年。

场站组建之初从各单位抽调人员时,正在某部服役的卓如斌听到“航母”二字,便毫不犹豫地报了名。很快,现实打碎了他对诗与远方的憧憬。带着一丝落寞,卓如斌努力说服自己,保障“飞鲨”就是保障航母,岗位无大小,来了就要好好干。

卓如斌原先的岗位就是驾驶牵引车,但是面对舰载机,他发现以往的很多牵引经验都派不上用场。“原来的牵引要求是把飞机拉进一个圈,而牵引舰载机必须让飞机精准地停在圆圈中心点。”

没有太多的练习时间,第一次牵引任务很快落到卓如斌的肩上。那天,各级领导和许多战友都来到现场,想一睹舰载机的风采,这让卓如斌更加紧张。在把舰载机前轮缓缓拉到牵引车上时,他清楚地感觉到自己的腿在发抖。

举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