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军高能激光武器:短期难以跳出研制“螺旋”

(6/10)

美军高能激光武器:短期难以跳出研制“螺旋”

首先,实战环境对激光效能的影响较大。激光由处于激发状态的原子(或质子、离子)受辐射产生,其形成和传播过程对外界环境要求较高。空气中的灰尘、雨雾等,都可能对光介质产生折射、吸收、散射和击穿效应,从而使激光出现路径弯曲、功率衰减、光强起伏、光束扩展和畸变等问题。实战环境中的传播条件无疑比自然条件还要恶劣,并且高机动带来的强震动对激光源生成的稳定性也是一大考验。这些问题都植根于激光武器的“基因”中,难以根除。

第二,激光器对可维护性要求较高。鉴于激光武器对环境因素天生“敏感”,可以肯定的是,作战中必定会出现大量故障或损坏的现象,这就对激光器的可维护性提出了更高要求。然而,激光器本身就是一种精密仪器,组装维修需要满足一定条件。比如,更换光纤固体激光器的光纤模块要求在洁净空间进行;现场维修的激光器必须能够快速调试校准,以便尽力压缩作战输出间隙等等。这些在战时恐怕难以完全做到。

第三,能量需求较大。高能固体激光器需要耐用高效的电能支持。按照美军的计算,有效拦截一架战机或巡航导弹,激光器的功率至少要达到300千瓦,发射一次的电量相当于20至30户家庭的日用电量。更高功率带来的是更大的发电装置,美陆军计划发展的300千瓦激光武器将安装到奥兹卡什10轮卡车上,如果功率再高,恐怕很难在现役装备中找到机动载具。因此,高能激光武器小型化仍然是要解决的难题。

举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