战略轰炸机飞向何方

(2/8)

战略轰炸机飞向何方

从执行“堤坝终结者行动”一战成名的“兰开斯特”轰炸机,到“老古董”B-52、图-95战略轰炸机,再到进入新世纪的B-2、B-21隐身战略轰炸机,轰炸机发展至今,已有百余年历史。从一战时期主要承担部分前线对地支援轰炸任务,到二战时期逐渐担负对地、对海定点或大面积轰炸任务,再到如今航程超过8000公里、能够搭载空射核战斗部巡航导弹,轰炸机外形变化和性能提升的同时,战场职能也不断拓展。

纵使轰炸机研制起步早,发展历史悠久,但直到今天,世界上能独立研制并拥有战略轰炸机的只有少数几个国家。研制战略轰炸机有多难?需要攻克哪些技术难关?未来将朝哪个方向发展?本文为您一一解读。

几经“历史沉浮”,其独特的战场地位难以替代

1945年7月16日5时30分,一声巨响过后,空气在升腾的火光中形成强大的冲击波,美国新墨西哥州沙漠地区,一切目标物瞬间化为乌有,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。自此,人类进入“核时代”。

当人们感叹原子弹的爆炸威力时,一个现实问题摆在面前:通过什么方式运载原子弹实施核打击?

二战时期,运载火箭技术发展尚不成熟,且核武器重量和体积普遍偏大。具有6000公里航程、9吨载弹量的B-29战略轰炸机成为当时的首选。

举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