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17年,英国AT项目进行试飞。虽然前期试验并未成功,这一项目却为英国巡航导弹的研发埋下伏笔。1924年,该项目重新启动。几年后,英国设计师研制出一款使用无线电控制的“飞行炸弹”,命名为Larynx。不过,因为命中精度、杀伤力等问题,Larynx最终未能列装。
就在同一时期,美国开启了“凯特林飞虫”项目的研究——采用惯性制导技术,通过木头框架加固光滑的纸质双翼,最终推出一种造价低廉的“飞行炸弹”,每架仅需400美元。然而,由于一战结束等原因,“凯特林飞虫”只生产了几十架便失去发展机会。
一系列“飞行炸弹”在试验中诞生,虽然成熟度不高,没能大规模应用于实战,却为巡航导弹的研制描摹出雏形。
1944年6月13日,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火正酣。德军瞄准英国伦敦塔桥,发射了10枚导弹,其中4枚成功穿越海峡抵达英国国境。这些导弹,就是巡航导弹的鼻祖——V-1导弹。
此时的V-1导弹与之前粗糙的“飞行炸弹”相比,无论火力、射程还是速度都有明显提升。值得一提的是,因为使用的脉冲式喷气发动机在飞行时会嗡嗡作响,发出类似摩托引擎的奇特声音,V-1导弹也被称作“嗡嗡炸弹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