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二战结束时,V-1导弹发射总量超过10000枚,其中大多数飞向了英国。由于制导与动力方面的缺陷,加之英军进行火力拦截,V-1导弹的目标命中率不高,但依然造成了巨大破坏和人员伤亡。战争岁月里,它那低沉而恐怖的嗡鸣始终印刻在英国民众脑海,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。
V-1导弹的出现,曾让美国现代空军之父亨利·阿诺德忍不住感慨:“‘凯特林飞虫’具有和V-1导弹相似的飞行原理……如果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没有中断‘凯特林飞虫’的研究,历史是否会改变?”
历史没有如果。伴随着V-1导弹首次大规模应用于实战,巡航导弹正式登上历史舞台。
随后,许多传承了V-1导弹“基因”的巡航导弹接连涌现。美国的“潜鸟”导弹、苏联的10X导弹,都采用了脉冲式喷气发动机,可以说是V-1导弹的高度仿制品。然而,到20世纪70年代前,除去苏联研制的“冥河”反舰导弹外,绝大多数巡航导弹都表现平平,并未取得显著发展。
由“战斧”掀起热潮
20世纪50年代,弹道导弹技术日趋成熟,苏联的P-7导弹和美国的“宇宙神”导弹相继发射成功,一度让巡航导弹的发展陷入停滞。就在各国对巡航导弹意兴阑珊之际,全新的技术突破,为巡航导弹的升级带来可能。20世纪70年代,美国启动多平台巡航导弹项目,成功研制出颇有威名的“战斧”导弹。